我总是太急切地想要一个结果
我总是太急切地想要一个结果
八月的北京阳光炽热,撑伞一人走向教室,像往常一样,打开Windows电脑看看昨天代码得到的结果,依旧没能看到我想要的结果,只是今天,我没有选择继续去修改代码,而是打开另一台电脑,打开许久未更新的博客,在阳光透过树梢罅隙洒下斑点的窗边,敲下这些文字。
其实这样的生活也没有持续多久,从七月初结束期末考试后的下午,除去七月末回家休憩的一周时间,一直到今天,我都重复着“理论-代码”反复修改推导的科研生活。在这段时间里,我自始自终都怀揣着速战速决且必胜的决心,像堂吉诃德一样憧憬和幻想。只不过堂吉诃德是小说中的存在,但我是确实真真实实存在的。
回顾以往,或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幻想吧,才会在长大后依旧保留这份习惯。只可惜幼年的记忆片段已经早已全部丢失、无从查起,如今留存在记忆中的,皆是少年因为幻想而耽置未来的惨痛教训。
把时针拨回到21年的夏天,那个夏天的少年憧憬幻想着一年后的夏天进入ZJE的校园生活,在数学课和语文课上发呆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有时也会告诫自己如今首要的事情是能够确保自己能够在入围后的面试中脱颖而出,于是乎又去开始准备起“三一”入围后的面试内容,开始去了解“Bioinformation”的相关内容。首考很快到来,可即便在考场发挥不佳,他也选择用“结果还没出来呢,万一老师改卷松呢”的借口麻痹自己,来祈求好运降临到他身上,很快他以远超ZJE“三一”录取分数线的预估分数开启自己愉快的寒假生活,静候首考分数出炉。2022.1.27 16:35 当一串陌生的数字从母亲一通焦急的电话中传来的时候,他能做的只有反复按着计算器和刷新着网页。
回忆到此便戛然而止。在很多人的回忆里,青春是在自己的幻想里和喜欢的女孩/男孩在一起共度余生,在现实中只敢把对方放在自己心里最隐秘的角落,然后从对方的全世界路过。后面的故事是少年自此不再敢幻想,而ZJE也成了那个刻在心底却不曾对人诉说的名字。似乎只要少年憧憬和幻想过的事情就注定不会发生,这个伤痕一直跟随他到如今。
这几年里,我渐渐地愿意把收获的时间线拉长,从一周、一个月、一整年,但是这些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有收获。就算没有收获,一周、一月、一年的试错成本我还愿意承受,但是十年呢,二十年呢?我是愿意将收获的时间线放至十年、二十年后,但是如果十年、二十年后一无所获,那我还愿意吗?
在学校里的学习也是一个短时间内的反馈,一学期甚至是一周的学习,经过一次考试便能收获一串美好的数字;如果你愿意额外学习一些技能或者课程,参加一个为期几天的比赛,幸运的话便又能收获几项令众人艳羡的奖项;倘若你能同时做到以上两点,你便能在一般的大众中脱颖而出,在老师和后辈的注视中拿到奖学金,成为学院公众号中的“榜样”。
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但渐渐地,就像是航行在大海中没有指南针的帆船,在海风和洋流的推动下,不自主地偏离了最开始的航道,驶向它们所希冀的方向。
我开始急切地想要一个结果,我想要今天就能推完全部的理论,我想要今天推完理论明天就能写完全部的代码,我想要写完的代码能够完美的实现我预期的结果,我想要我想要的全部实现。我似乎又看到了 21 年的那个少年,于是我提笔写下这些文字,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他有天能够看到这些。
- 标题: 我总是太急切地想要一个结果
- 作者: Ray Scout
- 创建于 : 2025-08-07 09:27:13
- 更新于 : 2025-08-08 15:54:51
- 链接: https://redefine.ohevan.com/2025/08/07/Essay/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